【牧語軒的教養寶典】

求你塑造我的兒子,心地清潔,目標遠大;使他在指揮別人之前,
先懂得駕馭自己;不忘記過去的教訓,又能伸展入未來的理想。
——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
--------------------(我 是 分 隔 線)------------------------------
悄步走進會議室,已有三、四十名大人坐在裡面,有的抬頭仔細聽講,
有的則是低首振筆疾書,一種專注與投入,讓人儼然有如走進時光隧道,
回到國、高中那段聯考的備戰歲月。只不過這是場演講,黑板一旁貼著小海報,
標示著:「講題:家有國小兒 父母如何伴陪成長」、
「講師:牧語軒老師」。

一堂兒子為她開的課

從國中地理老師、輔導主任,到高中教務主任。牧語軒自己從沒想過,
退休後的日子還會這樣的忙碌和精采,而且離不開舊業:「說」;
兩年多來,她的演講場次高達二百五十多場,足跡遍布全省各國中、小學,
舉凡「父母陪讀」、「自學能力的培養」、「讀書計畫」、「基測準備」、「生涯規畫」等,
都是她的演講重點。

此刻,黑板上映射著牧語軒用電腦power-point整理出來的重點題綱:「父母各階段的角色扮演」,
望著臺下一張張緊繃、愁苦的臉孔,是如此地熟悉、深刻,曾經,這也是她的心情寫照。
「當老師的,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孩子教得不好。」
她說。但小兒子「離離落落」的學習狀況,卻成為她不得不面對的磨難和考驗;
上課不專心、功課寫了半天還寫不完、過度好動,
經常被班級老師罰站、罰寫、罰拖地……,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懷疑他是不是小時候從桌上跌下來時摔壞了腦袋?」她苦笑著。

不信在課堂上作育英才的自己會教不來自己的孩子;於是,她用盡各種方法處理兒子的問題,
但計畫總不如變化來得快,舊問題還沒徹底解決,新的狀況又接踵而來,
洩氣和挫折有如解不開的結愈纏愈緊,縛綁得她幾近心力交瘁。
「打呀、罵呀、鼓勵呀……,能做得都做了,怎麼就是沒進展?
有時真的好想放棄喔!」看著臺下大家紛紛點頭如搗蒜,流露出同理的表情,
她猛然脫口:「真的要放棄嗎?你們想,連自己的父母都放棄了,還有誰能幫他呀!」

就在這種「為母則強」的不得不心態和決心下,
她伴著兒子一路從小學奮戰到國中,低潮、氣餒、再爬起……。
幾年後,曾被懷疑是「秀斗」的兒子竟然衝進了師大附中、繼而奔赴台大電機系。
望著全場父母,她停了一下,然後懇切地說:「不要放棄孩子!現在孩子都很活潑、好動,
常有無法專注學習的情況,尤其是男生。給他們時間,但不要放棄!」

再能幹,還是個經常操心的媽媽

「有誰家裡的孩子沒有學才藝的?請舉手。」話語一落,頓時大家面面相覷,有些人交頭接耳,
小聲說話;半晌,不見任何高舉的手。
「學什麼?樂器、畫畫、跳舞、下棋、珠算、作文、打球……?」牧語軒一一點名著。
「現在工作賺錢真不容易,偏偏才藝費卻愈來愈貴,對不對?
可是不學又怕孩子比不上別人,或是埋沒了天分,是不是?」
對!所以她的一雙子女從小也是學遍各類才藝。
只不過,女兒的打擊樂學了半天,敲起來永遠都是「怪怪的」,
兒子的鋼琴彈得像是要把琴鍵狠狠地戳破。
每次的學習,總讓她在孩子的反彈情緒、高昂的學費、不可得知的未來中躊躇、焦躁著。

「到底我要培養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她不斷地自問著。
縱使是校園裡教學卓越、輔導手腕高強的知名老師,但當回歸「媽媽」這個天職時,
所有的光環、喝采瞬息消退,她單單只是一個會忍不住擔憂、多慮、到處求教的塵世母親。
「後來朋友告訴我,除了學科,一切才藝的學習還是必須從興趣出發。」
「老實說,孩子感不感興趣、有沒有天分,學個半年就可以看出來。
要是真的學不來,或是孩子就是不喜歡、學得很痛苦,該停就要停。
何況,你們說,賺錢真的好辛苦呢,對不對?」
她揮舞雙手,精采比畫、訴說著,臉上盡是心疼家長的不捨表情,
引得肅靜的全場忍不住爆出了笑聲。

沒有不生問題的家庭

「小學生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書要念,還要補東補西,每天都好忙喔!
中學生會說:爸媽幹嘛那麼在乎成績呀,考高分將來就一定有出息嗎?
其實考不好,我比他們還要痛苦吶!
高中生則說:拜託∼不要再管東管西了,我已經長大,可不可以多尊重我一點呀!」
曾經當過國中訓導、輔導老師,高中教務主任,比起其他老師、家長,
牧語軒聽到更多孩子的心聲和吶喊。
但是,因為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在心疼孩子之餘,
她絕對也深諳為人父母會有的焦慮、無奈與挫折、難過。

「我們做父母的,最大的掙扎、壓力是什麼?
不就是到底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她一針見血地道出;臺下,有家長忍不住偷偷拭淚。
赫然想起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的〈祈禱文〉,
想著這位征戰無數、功勳彪炳的鐵錚錚漢子,在太平洋大戰的遍地鋒火中,
在軍事如麻、紀律如山裡,他卻忍不住偷偷地在心窩最柔軟處保留著一區專屬給孩子的愛與關懷。
天下父母的癡、傻、固執,往往不就是如此。

「孩子是要慢養的,做父母的都應該學會容許孩子去試探不同的東西,
趁著他們年輕,自癒力強,跌倒一下不會怎樣,沒關係的啦。」
牧語軒款聲安慰著大家。
她何嘗不也經歷過孩子走樣的時候:
女兒小五時迷上小說、漫畫,還偷偷地躲在棉被裡拿手電筒照明「苦讀」;
而兒子也曾經偷偷上網咖,逾時未歸!

為此,她進行過禁書大掃蕩行動、跟先生來一趟居家附近的網咖參訪之旅,
並用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體驗、發覺脫軌可能衍生的問題。

學習當望遠鏡爸媽

「孩子每天都在變,你總不能天天都跟他生氣、硬碰硬,畢竟他是小孩,你是大人呀!」她嘆了口氣。
「我覺得,做父母的只能學著像彈簧一樣的彈性,去順應孩子的變,不過∼」她加重了語氣,
「方向很重要,如果要去高雄,偏偏往基隆走,再努力、再拚命也到不了呀!

知道嗎,
父母的失望和棄守,往往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最大阻礙,所以方向、原則一定要正確、守住。
你們說,辛苦生孩子做什麼?不就是生來疼的嗎?只要你不去損他、嫌棄他,就一定可以幫助他。
只要好好陪伴、引導,每個孩子遲早都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會後,原本沉寂的會議室,
突然像點燃引信的爆竹,家長們霹哩啪啦地搶著舉手發問。
有後悔不已的母親,發現當初送孩子上離家較遠的私校是件錯誤,
不知該怎麼辦?語氣顫抖的年輕父親,訴說著打罵不乖孩子的痛苦與無力。
有面對孩子帶著耳機聽音樂念書,束手無策的焦急媽媽……。
想到牧語軒在書上寫著:「把眼光調遠,化解分數與名次的迷思,
盡量採用『望遠鏡』看孩子的未來,取代以『顯微鏡』放大孩子的瑕疵……。」
看來,「父母」這兩個加起來不到十畫的簡易字體,
卻暗藏著最複雜、難解又無法捨棄的人生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dyliu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